我们经常把带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成为,那么什么是界定区块链应用的准则?又如何标准化呢?
判断准则
一、Immutability (不变性)
是否支持数据更新
区块链:
链上数据不可篡改
资源消耗大
二、Vi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(可见性和透明性)
是否要求数据公开透明可验证
区块链:
链上数据公开透明
可通过脚本进行审计验证
三、Trust (信任)
是否依赖可信中心或要求实体间信任
区块链:
去中心化、去信任
实现托管
适合工作流复杂、多方协作的应用
四、Identity(身份)
是否要求匿名(隐私保护)
区块链:
匿名性(公钥-地址)
参与者签名交易
五、Distribution(分布性)
是否依赖分布式节点
区块链:
系统可靠性(无单点失效)
数据安全性(加密、共识机制)
系统完整性(共识机制)
六、Workflow (工作流)
是否有严格的延迟限制,是否支持交易撤销,是否支持可信脚本
区块链:
交易延迟上链(验证)
灵活可编程的脚本机制
脚本机制计算、存储开销大
七、Transaction(交易)
是否需要交互交易
区块链:
交易型的交互方式
使用概念桥将交互方式转换为交易型
八、Historical record(历史纪录)
是否要求可获取历史记录
区块链:
历史记录可获取,不适合存储诸如个人信息(个人信息可更改)
九、Ecosystems(系统性)
是否用于解决系统问题
区块链:
能解决信任问题,更适用于系统非单个实体。
十、Efficiency (效率)
是否要求极高效率
区块链实现效率低
框架:(签名交易带来以下问题:密钥管理、密钥安全、设备性能、网络访问);
数据结构:链式结构导致低搜索效率
拜占庭错误容忍